溫和通膨陷阱》房租隨房價飆、政府統計卻躺平 「30到45歲最慘」
30至45歲的人買不起房,要付一大筆錢給房東。若他們又組織家庭、撫養子女,年輕爸媽生活壓力最大。圖片來源:黃明堂
資料來源:天下雜誌
疫情與戰爭,讓全球通膨怪獸已經失控,台灣雖號稱處於溫和通膨,但這其實是個假象,將造成台灣貧富差距擴大、窮人更難翻身。房租漲幅失真、政府不再撒幣,通膨實況到底如何?苦日子能結束嗎?
一場超級通膨風暴,正在席捲全球。影響所及,連全球央行老大聯準會都出乎市場意外,直接升息3碼,要打擊40年來從沒見過的通膨巨獸。
世界一下子就變臉。過去幾年在疫情籠罩下,全球政府大撒錢救市,賺錢容易的盛況,突然之間來到終點。現在民眾開始勒緊褲帶,過起苦哈哈的日子。
中產薪水愈來愈薄
追不上高物價,服務業族群最慘
緊跟著美國的台灣,已經連續3個月消費者物價指數(CPI)年增率超過3%,民生物資物價指數年增率更高達7.22%。5月份,主計總處在物價記者會上,細數大大小小的物價漲幅:雞蛋創41個月新高、豬肉創87個月新高、麵粉創125個月新高、外食費創163個月新高,都是前所未有。
小孩才1歲多的雅玟(化名),因為每個月花在尿布、奶粉的開銷增加,為了省錢,她開始自己做飯,上班帶便當。但現在走一趟菜市場,一顆高麗菜從50元變8、90元,食材幾乎沒有不漲的,她只能減少娛樂支出。「我先生以前喜歡在旅展買飯店自助餐餐券,今年好像吃不起了,」雅玟苦笑。
事實上,台灣這波長達10個月CPI年增率超過2%的通膨警戒值,為十四年來首見。上一次是2007到2008年間,有連續14個月通膨率超過2%。「這是自金融海嘯種下的惡因,如今台灣正在承擔後果,」中研院經濟所研究員許文泰說。
金融海嘯後,台灣學美國降息,熱錢進入市場,如果錢是去消費市場購買商品或服務,通膨早就發生。結果熱錢全跑去房市、股市,造成房價上漲、股市狂飆,卻也埋下隱憂。
如今疫情和戰爭導致的供給斷鏈,帶動了物價上漲,也改變人民對物價的預期,導致熱錢轉而從房市、股市流入消費市場,「大家擔心現在不買,以後會更貴,」許文泰說,通膨預期抬升物價,形成了惡性循環。
中央銀行在6月上修全年CPI年增率,由2.37%調升至2.83%。扣除食物和能源的核心物價指數年增率,雖會在第二季觸頂,下半年逐季下滑,但仍高於今年第一季。
「今年一定是緊張,物價上漲壓力確實存在,」國發會副主委高仙桂直言。
高漲的物價,已經讓去年以來全面加薪的好心情,全被打壞了。
如果看含年終和獎金的總薪資,製造業跟服務業呈現兩樣情,佔就業人口最多的服務業自去年6月以來,薪水漲幅都被物價吃光光。
本來生活可以過得很好的中產階級,現在也感到吃力。
在全台有7間車行的機車連鎖店「機車班長」老闆張志宏,20多年前不幹警察、改當老闆。早期經營車行利潤高,一度開到14家店,甚至拿現金買店面,省下每個月的租金。
但這兩年,他卻成為疫情和通膨雙重夾擊的受災戶。
張志宏說,4月本土疫情再度爆發後,民眾居家上班或在家隔離,機車用得少,換機油、剎車皮的需求都變少,各店營收掉4成至7成不等。「以新北福和店為例,每個月租金13萬,要做到80萬,收支才能打平,但現在只有5、60萬,等於開店,就在虧錢。」
不只營收下滑,利潤縮水更讓他頭疼,從機油、輪胎到剎車皮,7到8成材料都漲價,但現在車行生意已經不好,怕漲價,客人就跑了,每家車行都在硬撐。
政府說通膨不嚴重?
水電油價凍漲,卻變相繳稅補貼國庫
即便如此,政府對通膨現象還是不鬆口。
一位主計總處官員在面對媒體詢問時僅說,「今年物價上漲壓力大,但還不到全面性、持續性及顯著上漲。」也就是有通膨壓力、無通膨現象,且較其他主要國家仍屬溫和。但真的是這樣嗎?
事實上,台灣或許正陷入通膨陷阱中。看似溫和的通膨,背後是政府的強力控制。
中研院社會所研究員林宗弘說,韓國財金學者來台訪問,直言台、韓最大差異,在於台灣政府控制水電油價,以至於台灣通膨遠遠比不上韓國。
台灣雖有油價、電價公式,目的是反映全球能源成本,但政府的手,從來沒有停止干預市場價格。
以電價為例,台灣電價自2018年起凍漲4年,但同一時間,亞洲液化天然氣價格,足足上漲了2.6倍。代價是,國營事業吸收成本,虧損連連,要靠政府拿預算補貼。
結果是人民在物價省下的錢,透過繳稅全都給了政府做補貼。許文泰憤憤不平地說,「而且是從受薪階級的口袋,拿去補貼用電大戶。」
更令人擔心的是,全球減碳趨勢下,國際能源價格居高不下,國營事業虧損愈來愈大,政府補貼壓力也愈來愈大,總有一天必須反映成本,若水電油價調整一次到位,對人民的衝擊更大。
台灣物價被低估的另一層原因,來自政府統計沒有反映真實的房租漲幅。
租屋族比你想的還苦
六都齊漲,30到45歲最慘
根據台大經濟所研究生李祖福的研究,如果把2008年第1季的CPI房租類當作100,主計總處統計2021年第4季的指數為109.2,換算下來,14年間CPI房租類成長率僅9.2%。
但他利用591租屋網,蒐集同期共一百多萬比成交資料,同樣把2008年第1季指數設為100,2021年第4季的指數則為159.8,14年間CPI房租類成長率59.8%,相當於主計總處的6倍多。
因為房租項目佔整體CPI比重約15%,如果真實反映房租,2008年至2021年CPI年增率將由原政府公布的0.83%,上調至1.45%。研究中也指出,目前房租類權重佔比偏低,未真實反映租金對家庭收支的影響,因此若提高權重至27%,CPI年增率將一口氣增加近一個百分點,至1.81%。
其實內政部委外研究也發現,過去3年,台中市租金漲幅13.7%,高居六都之冠,高雄市居次為12.6%。其他四都依序是新北市9.7%、台南市6.2%、台北市5.6%、桃園市4.3%。
但主計總處的租金指數,過去3年只小幅上漲3%。
「漲幅確實比過去要高,」內政部政務次長花敬群告訴《天下》,除了房東以物價上漲為由,向房客漲租金以外,全台房價大漲,也帶動租金漲幅。
花敬群解釋,主計總處統計物價是針對全體消費者,不是租屋市場的消費者,查價的1萬多間房子也不會每個月換約,通常房東是利用換約向房客漲價。
但根據台大李祖福的研究指出,主計總處查價最大的問題是,受查的1萬5000多戶出租住宅,超過9成是社會住宅,社宅租金行情普遍低於市價,才是導致CPI反映的房租,偏離民眾感受的原因。如果還原實際租金漲幅,其實有更多人的加薪,早就被物價吃掉。
受害最深是30到45歲的族群。林宗弘蒐集2000年到2020年的家庭收支調查資料,分析發現30歲後,年付租金佔家庭總所得的比重隨年齡增加,但45歲後比重急遽下滑。他推測原因是年過45歲的人有能力買房或繼承父母的房子,所以租金佔所得的比重下滑。
「30至45歲的人買不起房,要付一大筆錢給房東,同時他們也是年輕爸媽,正在組織家庭、撫養子女,生活壓力最大,」林宗弘同情地說。